杨成武独立团与驿马岭阻击战
八路军第115师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,其指挥班子的配置高得令人惊叹。而在115师中,杨成武独立团被誉为“最高配置”,不仅因为它在战场上屡建奇功,更因为从中走出了9位开国将军。那9位将军分别是杨成武、黄永胜、熊伯涛、罗元发、曾保堂、袁升平、肖思明、李水清和邱蔚,这样的阵容使得杨成武独立团在整个115师中鹤立鸡群。
杨成武独立团的背景
1937年8月,为了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形成有效的作战力量,红军第一、第十五军团的主力与陕南红军第七十四师合编组成了新的115师,林彪同志担任师长,聂荣臻同志担任副师长,周昆任参谋长,罗荣桓担任政训处主任。独立团则由杨成武担任团长,黄永胜担任副团长,罗元发为政训处主任。
展开剩余84%虽然独立团并没有正式的番号,但却被视为115师中最为核心的力量,因为从中走出了许多杰出的指挥官。包括上将杨成武、黄永胜和中将罗元发等,他们在随后的抗战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驿马岭阻击战的背景与起始
驿马岭阻击战,是杨成武独立团最为著名的战斗之一,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此战不仅是国共合作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,更为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1937年9月,经过大同会战的失利,第二战区决定发起平型关战役。平型关的战斗结果直接决定了抗战形势的走向,因此,115师分成两路战略:一路由四个主力团在乔沟设伏,另一路由杨成武带领独立团前往驿马岭阻击日军援军。
1937年9月23日,115师在灵丘县召开战前动员会,师长林彪做出了详细的部署。会后,杨成武迅速带领独立团出发,途经北泉村时,才得知村子已被日军及溃退的国民党军掠夺一空。村中的老人告诉杨成武,村民们因饱受日军与国民党兵劫掠,纷纷上山躲避,只有一些老人因年老腿脚不便才留在村中。杨成武一边安慰老人,一边派士兵清扫村落,帮助他们挑水劈柴。看到八路军如此关心百姓,躲藏在山上的村民也纷纷返回家中。
意外失误与逆境中的英勇
9月24日,杨成武独立团继续行军,然而因为对地形的不熟悉,导致他们错过了占领驿马岭高地的最佳时机。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,杨成武果断命令部队放弃重物,轻装急行。就在接近驿马岭时,独立团的尖刀排与一小队日军遭遇,趁着敌人猝不及防,成功消灭了这支敌军。
不久后,杨成武意识到日军已经占领了驿马岭高地。为了继续完成阻击任务,他立即调整战略,命令部队占领周围的高地,以期在日后继续阻挡日军的援兵。
激烈的战斗与坚守
9月25日,杨成武独立团的侦查员报告说,一支从滦源城出发的日军联队正向驿马岭进发。杨成武分析得出,这支日军部队是因为此前的短暂交锋而前来增援。到了晚上,日军联队如期赶到,随即与已占领高地的日军联手发起猛烈的攻击。
尽管独立团只有约600名可以作战的士兵,而日军兵力达到了3000多人,且占据了有利地形,形势非常不利。但杨成武冷静指挥,根据地形特点和敌我力量对比,他迅速指派各个战斗小组展开作战。1营1连带领全团战士正面迎击敌军,2连从右侧迂回,3连则围绕南侧高地进行火力压制。
战斗一开始,独立团的士兵便面对日军的密集火力展开顽强反击。由于弹药不足,战士们不得不以近战方式同敌人拼搏,许多勇士甚至用大刀与敌人搏斗,最终几乎全连战士牺牲。尽管伤亡惨重,但独立团全体战士依然毫不退缩,英勇作战。
胜利与牺牲
随着战斗的推进,独立团的士气逐渐恢复,敌军的优势开始被逐步削弱。最终,经过连续奋战,杨成武独立团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。到了9月25日下午4点,杨成武接到了来自115师指挥部的电报:“目前已歼灭日军1000多人,独立团已成功完成任务。”这一消息无疑鼓舞了全团士气。
然而,独立团的胜利并未获得应有的赞扬。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,杨成武独立团作为一支“黑户”部队,很多英雄和牺牲者的名字未能得到公开表扬。即便如此,驿马岭阻击战为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,使得日军的援军未能及时到达。
不朽的贡献
虽然杨成武独立团在抗战史上未得到足够的关注,但其为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无可磨灭。在平型关大捷之后,独立团继续在当地开展抗日根据地的建设,规模不断扩大,从最初的1700人发展到7000多人。尤其是在后来的黄土岭战役中,独立团再次创造了奇迹,击毙了日军著名将领阿部规秀。
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仪式上,杨成武独立团走出了9位开国将军,他们不仅在驿马岭阻击战中英勇作战,而且在后来的多场战斗中继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。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为抗日战争献身的英雄们。
---
参考文献:
1. 《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》 高凤山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2年版
2. 《杨咸武回忆录》 杨成武 解放军出版社 1987版
3. 《话说平型关大捷》 武国友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版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配资-股票办理开户-炒股配资手机版-国内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